六堡茶,在沉寂半个世纪之后,借着中华复兴,茶事兴盛的大时代到来,再次因优秀的品质、突出的祛湿调肠胃功效,回归人们的视野。六堡茶是什么茶?产自哪里……?在此,就六堡茶的基本常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什么是六堡茶?产自哪里?
六堡是地名,今广西梧州六堡镇。六堡茶,是以产地命名的,以散茶为主,按六大茶类的分类方法,归属黑茶类。明朝时,此地有头堡、二堡,一直到六堡。因六堡所产的茶在该茶产区品质最佳,故以“六堡”作为这整个茶产区茶的名字。
六堡茶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其工艺丰富多彩,口感及汤色亦是多种多样,可长期存放。它历史上的主要销售和消费区域是两广和东南亚,一度被称作“侨销茶”,更因其独特的祛湿调肠胃功效而兴盛与传承。
现今,我们徒步前往茶山深处,在沿途视野能及的山上都能看见六堡茶树。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盛况:广西全省有20几个县都在栽种六堡茶树,在六堡茶山里,估计就连石缝里也生长着六堡茶树。
下面,从学者专家的书中找找关于六堡茶的介绍
六堡茶
六堡茶树,是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邻近的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分布。树姿开放,分枝密。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叶质中。芽叶淡绿色,稀紫色,毛少,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重46.0克。花冠直径3.9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果径1.5~3.4厘米,种子黑褐色,种径1.0~1.5厘米。产量中,抗寒性,抗旱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0%,茶多酚32.4%,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4.4%。适制“六堡茶”,香味纯爽。适宜在广西六堡茶区种植。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101页
六堡茶
原产广西苍梧六堡茶乡的黑茶。后发展到广西20余县。清同治年间《苍梧县志》:“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主销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273页
再看看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479—2014》3.1
接下来,我们直观一点,通过图片来认识一下六堡和六堡茶
关于六堡茶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六堡茶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关于这个历史的真实性,在此就不再一一举证论述了,有兴趣的茶友可以去问问度娘。(笑)
截一段陈椽教授《茶业通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2版)的一文字,这段文字中的两个观点,足以抛砖引玉:
六堡茶树的生长环境分析
六堡茶的口感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祛湿调肠胃的功效之所以历来得到肯定,除了“工艺是关键”之外,还与茶树的生长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原料是基础”。
梧州地处低纬,北回归线贯穿梧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一年四季,水热同步,冬干春湿、夏长冬短,季节分界不明显,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3-21.4℃之间,昼夜温差不大,最适宜茶树生长。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海拔高度为114米,茶产区茶山海拔多在500米左右或以下。
六堡镇为喀斯特峰林往谷地的过渡地带,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粗骨土分布广泛,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等,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土壤的PH值一般在4.5-6.5之间。
这种地理环境,对六堡茶树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高低,与树种、地理气候环境、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系;咖啡碱的含量则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先看看茶叶中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基本含量的常识。
茶多酚
茶多酚是影响茶汤口感浓厚度、刺激性、收敛性、苦涩与回甘,有保健功效的一类重要物质的总称。
就茶多酚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味道:茶多酚少,口感淡、刺激感弱,不苦且没有回甘;茶多酚多,口感浓,刺激感强,苦涩且有回甘;
2.树种:大叶种的含量比小叶种相对要多;
3.温度和光照: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含茶多酚较多。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的茶多酚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相对要多;
4.海拔:一般来说,海拔500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增高,茶多酚的含量会降低,反之,随着海拔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会升高;
5.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小的地区所种的茶的含量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所种的茶较多。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茶多酚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 29.1%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 27.4%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 24.8%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16.2%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 22.6%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 33.8%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 32.4%
氨基酸
氨基酸茶叶中含有约1%~4%。我们讨论茶叶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天然的氨基酸在茶树生长中慢慢累积,在制茶过程中被巧妙地“利用”,使茶汤口感表现出鲜、爽、甜,如果具有刺激味的茶多酚的含量也恰到好处,那么,茶的口感就能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就氨基酸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味道: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
2.树种:小叶种的含量比大叶种多,而小叶种的细嫩部位含量比粗老部位多;
3.温度和光照:北方的茶生长纬度高,气温相对低,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多,而南方的茶生长纬度低,气温相对高,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相对也低;
4.海拔:在同一纬度,高海拔地区所产的茶的含量比低海拔的高;
5.工艺比较:不发酵茶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鲜叶原有氨基酸,后发酵控制良好的黑茶工艺可在后发酵过程合成大量氨基酸(主要通过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氨基酸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 2.9%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 3.5%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 3.3%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 4.3%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 2.9%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 1.7%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 3.0%
咖啡碱
咖啡碱是形成茶汤爽口感觉的重要物质,其含量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咖啡碱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茶树新稍:茶树新稍,越嫩的部位,含咖啡碱越多,反之越老的原料,含咖啡碱越少;
2.树种:大叶种类含咖啡碱普遍比中小叶种要多;
3.温度和光照:夏季气温较高,茶树生长最旺盛,夏茶所含咖啡碱最高。
4.工艺作用:黑茶类的发酵工艺,特别是古法六堡茶“罨”、“蒸”、“焗”工艺,咖啡碱能与儿茶素、茶黄素形成络合物,从而提供了一定刺激性而又较为协调的爽口感,咖啡碱随着转化而减少。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氨基酸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 3.7%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 4.0%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 4.2%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 3.4%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 4.1%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 4.1%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 4.4%
梧州所处的桂东地区,500米海拔以上的山峰较少,海拔相对较低。同时,六堡又处于独特的温凉气候山区地带,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有利于茶叶中茶多酚的形成。特别夏天,六堡茶树长得快,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多。茶多酚在后期的制作工艺和陈化中转变成了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三大物质,咖啡碱能与儿茶素,茶黄素形成络合物,从而提供了一定刺激性而又较为协调的爽口感。
对于氨基酸而言,六堡茶中的氨基酸是不是含量会少呢?古代的制茶匠人们一早发现了“缺憾”,他们找到了一个来弥补的“秘诀”——通过“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如此,凭借着六堡茶鲜叶内质丰富,在经过反复罨堆、蒸焗(酶促作用)发酵和后期陈化(微生物的参与),大量的氨基酸得以生成。
三百年广生祥独特的罨、蒸、焗工艺
罨:粤语读∧p普通话读yǎn。将揉捻之后的茶叶直接堆放在一起发酵,叫做罨堆。
蒸:分别有单蒸、双蒸、三蒸之技法,蒸之后一般压篓,故有单蒸单压、双蒸双压、三蒸三压之说。
焗:用布质物,包裹热复揉或蒸之后的茶叶,就是焗。分别有内焗和外焗之分。
工艺优点:罨堆与反复热复揉和与焗的结合,以及多次蒸和焗的结合,茶叶多次反复的凉热变化,即是反复多次的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微生物菌群生成丰富,茶叶后期转化空间大、层次感好;茶多酚中儿茶素、黄酮、黄酮苷类等,以及咖啡碱等物质转化较好,茶气足,祛湿调肠胃效果会更好。
六堡茶的岩韵
六堡茶之所以有“岩韵”,从其生长环境即可得到解答。六堡茶产区处在喀斯特地貌与丘陵平坡的过渡地带,随处可见风化期的岩石山壁。六堡茶树耐旱性强,在石缝中虽生长缓慢,但,一方面有利于茶多酚及其他内含物的形成,另一方面,独特的岩韵风味就变得得天独厚了。
六堡茶的显著祛湿功效
清代医家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自古南方多瘴气,在六堡产区,茶树与祛湿清热解毒的野生中草药共荣共生;自古,茶在岭南一带被老百姓当做日常祛湿的保健药品。在今日,梧州的大街小巷,仍有凉茶铺,售卖各种养生凉茶。
六堡茶,能成为风靡一时的名茶,
绝非偶然!
天时、地利、人和,必让其永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