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雕琢时光 > 茶文化

漳平梧溪村:一片茶叶引领振兴路

来源:雕琢时光    发布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353

梧溪村茶农在晒茶青。

东南网5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陈俊毅 文/图)

春夏之交,驾车行至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前铺着一张张“绿地毯”——当地茶农晾晒的春茶,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南洋镇是漳平水仙茶核心产区,去年,水仙茶种植超4万亩,年产干茶4032吨,实现茶产业产值5.1亿元。南洋镇水仙茶产量又以梧溪村为最,全村共种植水仙茶近万亩,可谓户户有茶园,家家会制茶。

虽然当地水仙茶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可观,但零散粗放的种植模式、散漫的管理、无序的竞争,一度让水仙茶价格低迷,许多茶农无利可图,纷纷缩减种植面积。低谷时全镇种植面积仅5000多亩,年产干茶仅20万公斤,年产值仅80万元。

今年59岁的龙岩市级水仙茶非遗技艺传承人李发金,在梧溪村种茶已有30多年,见证了水仙茶产业的发展历程。“2006年左右,当地引进生态种茶理念,水仙茶产业才逐渐有了起色。”李发金说,当地采用装杀虫灯、以螨治螨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法,并施用有机肥,让水仙茶叶基本消除农药残留,品质大大提高。

随着种茶技术改变的,还有茶农们对茶叶质量的认知。“原来单纯追求产量,一年做四季茶,现在只做两季,求量更求质。”李发金说。

30多年里,李发金直接或间接带动上千户本村及周边水仙茶种植农户走上致富道路。在梧溪村,“茶二代”正接过父辈的接力棒,用更新潮的观念推动这个传统产业发展。

“80后”黄超毕业后,曾在外打拼多年。2008年,他看中水仙茶产业的发展潜力,回乡种茶制茶。

与父亲相比,黄超更注重品牌建设和目标客户的选择,“回来第一年,我就参加茶王赛,还拿到了名茶奖”。随着参赛越来越多,黄超的茶品牌名气也越来越大。他还针对年轻人的口味,不断探索实验,做出香气更足、口感更甘甜的水仙茶。

现在,黄超的茶场每年可产出1500公斤水仙茶,但仍然供不应求,价格还逐年上升。被问及是否有扩大规模的计划时,他摇了摇头,“我现在首要保证的是茶的质量”。

与此同时,当地正在大力建设高效安全的标准化生态茶园,兴办规模化初精制加工厂,研制开发新系列产品,进一步引导茶农发展无公害生产。

一棵水仙茶,带动了梧溪村的高质量发展,从产业发展、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

当前,梧溪村正在积极推动漳平水仙茶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养一批传承人,聘请非遗传承人定期举办非遗技艺讲座,对漳平水仙茶制作各环节进行剖析讲解,讲好水仙茶故事,让游客深切感受到水仙茶的文化之美。

多措并举,水仙茶品牌影响力不断壮大。去年,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龙岩市级非遗传承人16人、漳平市级非遗传承人21人。

其他知识